作為中國外銷記錄最輝煌的戰機,殲7系列總共外銷了多少架?我國的殲7戰斗機,曾經一路走紅,先后有二十來個國家,爭相采購。終于研制出米格21戰機的升級版,那就是殲7戰機。在我國目前是最先進的,在國際上也是這樣,沒有之一。其實從殲1到殲10,都是有飛機的。
中國殲20有多厲害?
都說殲-10B遮住了殲-20的輝光,這次飛行展示要不來點絕的,真對不起骨干戰斗機的名聲,航展最后一日,四架殲-20呼嘯沖天,以新涂裝向世人展示了它的不同凡響,部隊實裝,在交付一年后,形成了什么能力,皆自期待。近乎重直爬升中,突然來了一個直體后空翻,然后水平橫滾接著俯沖,有稱短發夾,這是它的絕活了吧?接著又是一招張飛騙馬,小坡度S形機動,形右而實左,此一大招可有效擺脫后面的敵機。
咸說6個渦拉得漂亮,這種氣動設計真是逆了天,有人數了數,殲-20的牛叉,大致是六個,即先進的鴨式氣動布局,強勁的動力,不俗的飛行性能,強大的航電架構,強勁的感知能力,以及體積很大的彈艙,另在易維護性上,以其柔性蒙皮隱身技術,正省了很多事。滿身的高科技,從正面看上去,形似一架天外來客,乍看之下,夢幻感十足,讓人如癡如醉。
細看之后,方知道已經做到極致,這份榮光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飺Q發以前。有人曲解它的動力,以為不足,或為時尚遠,此番珠海,表演只有一刻鐘,十多個飛行動作,一氣呵成,飄若驚鴻,游若天龍一般,人們透過它的表演,可見新質作戰能力的切實形成,結結實實來了一把上乘功夫秀,現場驚呼一片,實在太霸氣了。也許人們不過癮,入役以來都還沒看過它的內置彈艙呢,就這樣瞬間全打開,6枚彈,以最強制空模式出現。
更棒的是,不像F-22似的,發射完才能關閉彈艙門,戰機稍縱即逝,還使被對方發現的機會大為增加,我們則不然,彈架一同出艙,發現可開火,正是殲-20精心的過人之處。據悉,這還不是彈艙設計的全部,因為艙大能裝,能表現更多的作戰模式,各種彈為它而設,專家透露,不同彈的組合,更自威力不俗。換發以前的威龍,已經成軍,能力絕不可低估,現在可以做一定論了。
★換發以后。會如何?燃油效率高,即意味著更遠的航程,動力十足當然表現的是更優越的飛行性能,在飛行高度、飛行速度、爬升能力等方面,比起其它五代機,毫不遜色。這要看渦扇-15的了,質疑“峨眉”,長期以來不同聲音,所謂落后云云,沒人知道。珠?,F場,有人問總師楊偉,殲-20換沒換裝矢推,楊偉一樂,你怎么知道沒換呢?一個反問,表現出的自信,迷一樣,可以看表現,可以看報道,這么說吧,渦扇-15經過多年發展,應該說已經來到了重大裝備節點。
殲-20開足馬力生產,現在下線的是A還是B,猜不透的,也許在珠海的正是殲-20A。殲-10B的表演可以有力說明,矢推已成,可以想像的是,“峨眉”矢推堪問矣?!锿堄型?。珠海威龍秀,卷起狂熱,那鬧心的臺灣綠媒說這說那,就是不敢說威龍,有那6個渦為證。今年南海巡航,說明已具備執行任務的能力,飛了一圈,絕不見西方媒體有任何報道,沒人發現它到底去了哪里,即為隱身能力最好的說明。
浮夸者如印度,幾千公里外發現了它,并被其一通狂損和貶低,呵呵,蘇-30MKI的雷達,還是算了吧,不要被世人嚇掉了下巴喲。其能力早有了說明,與殲-11B斗法,被鎖定,居然渾然不知,這便是它的雷達。蘇-30是不錯,關鍵是用在誰的手中。其實印度想多了,我們的殲-20非為印度而設。如果想發現也很簡單,為了證明它的存在,加掛龍勃透鏡后,都可發現和追蹤,只是非兒戲,王者拔出劍來,那是要拔劍見血的。
中國空軍最厲害的武器是什么?
怎么樣?這些都還識得否?都在一個作戰體系內,想用什么有什么,一張圖放不下太多,以為這正是中國空軍最厲害的地方,缺什么補什么,有的加速更新,沒有的抓緊補足。已在空天展開,畫圖壯美,美哉河山。已經徐圖展開,中國空軍成體系作戰,任意挑出裝備二三,可能不是最強的,但在體系內缺一不可,厲害了中國空軍,可隨心發展。
運輸機不足可補之,轟炸機不夠強大可研發之,要在知道發展什么。要問哪個最厲害,請聽我一為說來?!鵁o人機方興未艾?!跋椠垺笨梢詡刹?,“暗劍”與“利劍”,可協同殲-20作戰,無人機發展篷篷勃勃,全天侯,全空域盡可使用。有個事,印象深刻,廣州財富論壇2017,上千架無人機密集編隊,組成“財富”二字,不要說這沒意思,這種鋪天可蓋地的陣勢,任誰也承受不了。
中國無人機發展速度快,已經涌現了大批高大尚,拿出兩件可當寶,這個厲害。從高空長航時偵察機,到察打一體的作戰飛機,再有潛射的,垂直無人起飛的,部署可以隨時隨地展開,從大到小,從無到強,咸說不簡單呢?!?0時代。殲-20,運-20,直-20,轟-20,進入20時代的中國空軍,短板被補齊,可以與強國比肩而立,現在沒有什么不可以,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看得見,化為真真切切的現實,意義重大而積極。
過去多少年每說危險天上來,那么現在,正壯大成戰略軍種,國家戰略縱深不斷延伸,把什么島鏈說一夜之間直弄得灰飛煙滅。戴旭說,要在八千里外攔截戰爭,一語未落,可在空天之外去平衡國家戰略利益,不為欺負哪一個,中國負責任,只為自己核心利益而謀,真敞亮啊?!哌吔?。從北斗,到導彈預警衛星,都有計劃,永遠關不掉的是GPS信號,一時都有了,要問哪個最厲害,發展高邊疆,強軍正在路上。
如何評價中國的第五代戰機殲20?
毫無疑問,殲-20戰斗機是我國的“爭氣機”,因為它的出現,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小看我們的軍事力量和軍事工業,它的橫空出世使得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成功研制隱身戰斗機的國家,也是第2個將自主制造的隱形戰斗機服役的國家。按照歐美國家的戰斗機劃代標準,殲20屬于一款4代機,按照俄羅斯的話的標準則屬于五代機,不管按照哪種標準,在技術概念上都需要具有五大特征,美國人稱其為“5S”,分別是戰斗機的隱身性能、超音速巡航性能、超機動性能、超視距攻擊性能、信息優勢協同能力。
這些概念能力目前殲20已經全都具備,前段時間我國矢量推力發動機成功在殲10戰斗機上應用,毫無疑問它也會裝備到殲20戰斗機上,這也將使得殲20戰斗機就有了更大的推力和更高的機動靈活性,也就是說它的配備會使得殲20具備更強的超機動性與超音速巡航性能。目前殲20的主要對手就是美國的f22和f35,老美的戰斗機制造技術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f22和f35也是最早面世的兩款4代戰斗機,一出世就被認為可以吊打全世界所有戰斗機,因為集諸多先進技術于一身的高性能戰斗機會對相差一代的戰斗機形成碾壓般的優勢。
殲20面世之后,因為鴨翼布局等原因,有軍事專家認為其隱身性能可能不理想,至少是比不上美國的f22的,可能比美國的f35還要差一些,只比俄羅斯的蘇-57(T-50)強一點,但是近日有一檔央視專題節目透露了殲20隱身性能有多么強悍,通過其介紹可以發現,原來殲20有著比f22更強大的隱身技術。該檔節目隆重介紹了中國電科一個研究團隊突破西方技術封鎖解碼隱身戰機的RCS測量方法。
據美方實驗中的雷達探測,F-22和F-35隱身戰機在雷達上只相當于一只飛鳥的回波,F-22 AN/APG-77 230公里 RCS(雷達散射截面積)=0.001,可以說隱身性能強到逆天,而F-35 AN/APG-81 150公里 RCS=0.005,比f22稍有不如,但隱身性能也相當強悍。中國電科的研究團隊在2007年突破解決了戰機隱身性能測試的難題,實現了對小型隱身測試目標的RCS測量,測試發現一般汽車的雷達反射面積是100平方米 (20dB); 人的RCS大約是1平方米 (0dB); 鳥的RCS是0.01平方米 (-20dB); 蟲子的RCS是0.001平方米 (-30dB)。
殲20首飛之后,用這套系統測量其隱身性能并不下于美國f22戰斗機,但是隨著我國隱身技術的快速進步,殲20或已實現超越,然而節目中國電科專家爆料稱他們正在測量一個煙盒大小的特殊隱身裝備,可以使本來在雷達看來僅是一只麻雀的高性能隱身戰機,看上去比蜜蜂還小。雖然沒有講到殲20是否配備這種隱身裝備,但既然是用來隱身的東西,配備到隱身戰機上也是最合適的了,這樣的話,殲20的隱身性能或強悍到雷達散射截面積比飛鳥還要小,只相當于一只昆蟲了。
我國的殲擊機名字為什么從殲6開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當然不是了。聽薩沙來說。其實從殲1到殲10,都是有飛機的。需要說明的是,殲1到殲4不是官方代號,只是部隊里這樣亂喊而已。殲1是著名的拉9戰斗機。1949年建國以后,國軍的空軍還掌握著制空權,曾經對解放軍控制的大城市多次轟炸。為了建立自己的空軍,1950年1月,中國從蘇聯進口了第一批戰斗機,129架拉9螺旋槳戰斗機。
不過,形成戰斗力還是1950年8月的事情了。拉9是二戰中蘇軍主力戰斗機拉7的改進型號,采用全金屬結構、層流翼型,裝備4門23毫米機關炮。在1950年,拉9屬于比較先進的螺旋槳戰斗機,可以和國軍的野馬戰斗機正面絕對。拉9就是殲1。殲2是拉11戰斗機。拉11是拉9的最終改進型號,性能更為強大。從1950年開始到1953年,我軍陸續裝備了163架拉11戰斗機。
但當時噴氣式戰斗機已經大量出現,拉11不能和噴氣式戰斗機正面對抗,多用于為慢速轟炸機護航。1951年志愿軍空軍對大和島時,就有16架拉11護航,另外還有米格15噴氣式戰斗機。激戰中,我軍損失3架拉11,擊落1架美軍的F-86佩刀。此戰表明,拉11在已經過時,也是蘇聯最后一款活塞螺旋槳戰斗機,1953年就停產了。
我軍拉11在60年代也全部退役。殲3是米格9戰斗機。螺旋槳戰斗機速度有上限,很難超過每小時750公里的時速。而現代空戰,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噴氣式戰斗機取代螺旋槳戰斗機是必然。1951年5月,我軍對現有的拉9和拉11不滿意,又從蘇聯購買了米格9戰斗機。米格9是蘇聯二戰后研發的第一代噴氣式戰斗機??上赘?并不成功,整體設計有缺陷,發動機也不可靠。
因為朝鮮戰爭已經爆發,我軍顧不上挑選,最終從蘇聯出巨資進口了6個師共369架米格9戰斗機。然而,相比隨后出現的米格15,米格9各方面性能都有很大差距,并沒有大規模參戰。解放軍后來評估,認為米格9綜合性能比不上美軍較為落后的主力戰斗機F-84雷電,甚至不如成熟的拉11螺旋槳戰斗機。1956年11月3日,解放軍批準全部淘汰退役米格9。
在米格9整個服役期間,幾乎沒有怎么參戰,多用于噴氣式戰斗機的訓練工作。殲4是米格15米格9性能有很多問題,尤其可靠性差,很難和朝鮮戰爭中的美軍對抗。中國和蘇聯達成協議,緊急購買一批最新的米格15戰斗機。當時志愿軍因為缺乏制空權,在朝鮮飽受轟炸之苦。對此,解放軍方面極為不滿,希望蘇聯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出兵前,蘇聯許諾會出動空軍支援以及無償援助空軍裝備)蘇聯方面沒有辦法,決定提供6個師372架米格15替代之前不堪使用的米格9,不另外收費。
米格15才是性能不錯的戰機,在朝鮮能夠和美軍正面對抗。美軍發現F-80和F-84性能不敵米格15,緊急部署了更為先進的F-86佩刀戰斗機。殲5是米格17殲5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米格17戰斗機,是蘇聯援助的重大軍工項目之一。殲5也是我國自己生產的第一款噴氣式戰斗機,意義深遠。殲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量生產,到1959年5月停產,共生產767架。
在整個60年代,相對落后的殲5仍然是我軍主力戰斗機,擊落過很多入侵我國領空的戰機。殲9夭折60年代,面對美蘇大型超音速轟炸機,我軍試圖開發一種性能優秀的高空高速截擊機,這就是殲9項目。遺憾的是,當時指標提得太高:最大馬赫數2.6,升限26000米,最大爬升率200米/秒,最大航程3000千米。當年,我國有沒有這方面的設計經驗和技術能力,這種指標幾乎是天方夜譚。
無可奈何下,我國601所甚至反復研究從越南戰場上獲得的美制F4鬼怪戰斗機。直到1975年,殲9已經試驗了多種型號,全部失敗,無奈之下被迫降低性能指標。到了1980年,國家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廢棄了一些久拖不決的軍事項目。殲9項目被中止,10多年內總計投入的研制費約2122萬元(當年幣值)。當然,殲9研制過程中我國還是有很大收獲的,有許多成品、材料已經研制出來,就算是技術積累吧。
殲12夭折殲12是60年代我軍試圖自行研制的輕型噴氣戰斗機,脫離蘇聯戰斗機模式。特殊年代奉行全民皆兵的游擊戰,空軍也很搞笑的提出空軍游擊戰,也就是著名的“空中李向陽”。中國空軍提出研制、裝備超輕型前線戰斗機,重量在4噸左右,可以裝在卡車上機動轉場部署;機動性好,主要是加速能力、爬升和盤旋性能突出,打了就跑。
現在看來,這種思維是莫名其妙的。同時代的戰機,無論蘇聯、美國還是歐洲,全部強調戰機大體積、全設備、復雜技術,以最大提升作戰能力,我國卻反其道而行之,結果可想而知。到了70年代末期,該項目就被終止了。作為超輕型戰斗機,我國不能解決記載設備和飛機重量的矛盾。最終試驗戰斗機雖然只有4噸多,但戰機無法安裝雷達、無法安裝較多的空戰武器,也無法加裝現代化記載設備。
其實就無法安裝雷達一項,就可以決定殲12一定完蛋了。殲13夭折殲13的命運也差不多。它本來是準備淘汰老6的新一代自研戰斗機,從70年代初期開始研發。殲13被設計為高機動性能殲擊機,它是中國第一種采用邊條翼、機腹進氣的殲擊機,目標是在80年代后期能夠對抗美蘇的第四代殲擊機。殲13的最大問題,在于心臟,也就是發動機。
本來殲13配備的是渦扇-6 發動機,該發動機性能很落后,1982年研發成功后我軍自己都沒有裝備。70年代末期,我們根據埃及提供的米格-23MS,仿造了R-29-300型發動機,定名渦噴-15,性能先進的多。更換發動機可不是小事,對整個項目有著根本性的改變。如果采用渦噴-15,意味著殲13整體又要重新設計,還要做無數次測試,幾乎等于從頭開始。
殲-20隱身戰機是中國空軍目前最先進的戰機,為什么?
五代機殲-20,有號“威龍”,是我國繼三代機“猛龍”之后,在國際上完全可與航空強國等類并肩的一款戰斗機。是歷史上第一次,僅就它的性能來說,極具引領意義。在我國目前是最先進的,在國際上也是這樣,沒有之一。沒見過殲-20的,不免盲人摸象,或說它的航發如何,或說航電怎樣,大多是道聽途說,或以訛傳訛。發動機是需要進步,我們期待渦扇-15“峨眉”,臨時沒有也自有替代品,好在主體性能上已達到五代機使用標準,可以批量裝備,先練起來,搞出飛行教材,琢磨戰法戰術,深挖裝備潛能。
沒有的話,你用什么。既便“威龍”A,當了緊也是要上陣的,即為骨干和先鋒,自當無限精神。飛行員張昊接受了采訪,一旦突破了超音速,天下就是它的了??梢娝峭L無邊的王者,擊碎了所有覬覦者的膽魄。它的總師調離后想念時,專門寫了一封信,各種解讀無數,魂舞大漠的認識是,2035年它會達到技術的峰巔,經過不斷升級的“威龍”B,會以完全的技術自信,把滿滿的自豪揮灑在藍天之上。
我國的殲-16戰斗機與蘇-30系列戰機相比,誰更厲害?
殲16與外軍的蘇30系列之間沒有交過戰,但我軍海/空軍航空兵有蘇30MK2和蘇30MKK,它們之間在空軍組織的“金頭盔對抗演習”當中是交過手的,基本上都是殲16獲勝,因為它們之間不是一個時代的裝備,雖然飛機外觀相差不大,但是它們之間在技術層級上有近15年的差距,蘇30MKK/MK2是1990年代末的裝備,而殲16是2016年才服役的多用途戰斗機。
海軍航空兵蘇30MK2戰斗機,2004年服役,與空軍的蘇30MKK相比增加了對海搜索能力、可使用KH59空地導彈,但其火控系統和彈藥管理系統軟件“源代碼”沒有向我國開放,不能使用我國研制的眾多先進的精確制導航空彈藥,并且它的機載雷達是陳舊落后的N001VEP多普勒雷達,號稱可探測到300公里外的目標,實際上在80公里的距離才能分清米格21戰斗機大小的目標,這也殲16戰斗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差距太大了!而且殲16的火控系統和武器管理系統軟硬件均為我國研制,可以使用幾十個型號的航空彈藥,這要比蘇30MKK/MK2先進了許多,比如說:殲16可以使用我軍最新一代的“霹靂10”紅外格斗彈和“霹靂15”中距攔截彈,要比引進俄羅斯的R73和R77先進許多,在有源相控陣雷達引導下可以在100公里外就能擊落蘇30,有很大的技術優勢。
印度人自己做的殲16與蘇30MKI之間的性能對比,后者是全面落后的機型,印度的蘇30MKI號稱是除俄羅斯自用蘇30SM之外,最好的外銷版蘇30,它都不行其他型號的蘇30就更不行了。目前唯一能與殲16總體技術水平相當的就是俄羅斯目前正在升級的蘇30SM2該型機使用了AL-41F矢量發動機,性能超過了殲16使用的“太行B”發動機,但它使用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仍然是落后一代,這在空戰當中是出于下風的,而有源相控陣由于探測角很大,具備一定的后視能力,可在一定角度內探測到背后跟蹤的飛機的方位,有利于擺脫“咬尾”,甚至可在一定角度內引導導彈大離軸角度向后攻擊,這種突施“回馬槍”的技能蘇30SM2是不具備的,而兩型機迎面時當然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遠距離探測/跟蹤/鎖定更加精確,也更能先發制人!總得來說,殲16多用途戰斗機要比所有蘇30系列戰斗機都具備一定的優勢,特別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火控系統,而現代空戰雷達性能低則完全出于下風狀態,即便是發動機推力大具備矢量能力,也彌補不了多少劣勢,因為現代空戰已經往超視距方向發展了,100公里外就能擊落敵機是大國空軍所追求的,50公里內格斗距離變數太大了。
作為中國外銷記錄最輝煌的戰機,殲7系列總共外銷了多少架?
作為中國外銷記錄最輝煌的戰機,殲7系列總共外銷了多少架?我國的殲7戰斗機,曾經一路走紅,先后有二十來個國家,爭相采購。殲7戰斗機綜合能指標,屬于二代機類。早在一九六一年中蘇關系還算可以,那個時候經中蘇領導人談判和協商,蘇聯當局同意把米格21戰斗機的設計、研制圖紙交給中方航天科學家們,我國航天科學家們如獲之寶,夜以繼日的專研。
終于研制出米格21戰機的升級版,那就是殲7戰機。到了八十年我國又對殲7的航電、雷達等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這就吸引了很多國外用戶,當時真有供不應求的感覺。比如巴基斯坦一次進口了44架,阿爾巴尼亞12架、坦桑利亞16架、朝鮮40架、斯里蘭卡10架等,后來還有伊朗、孟加拉國、緬甸、蘇丹、津巴布韋等國,先后共進口了中國殲7戰機500多架。
中國沒有最先進的機床,為什么能研制出殲二零這樣的戰機?
我的專業就是數控機床,剛上大學那會,覺得這個專業弱爆了,就像修理工似得,后來真正知道這個專業對于企業對于國家的意義,才在心里認可了自己的職業。畢業多年,經過努力換了職業成為了公務員,但是骨子里還是認為自己是數控人,還是希望國家的數控技術能夠更高端,因為只有數控技術高了,其他相應的國防實力也才會跟著提高,可以說數控技術的強弱真的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因此我國這些年一直努力在數控技術上做出突破,而殲20的誕生,也意味著我們數控技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右上角關注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01.殲20最高精尖的部分自己自主,我國這幾年在數控領域頻繁突破我國在數控領域近些年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通過并購或者是攻克,我國的數控技術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雖然和日本德國還是有一些差距的,但是差距已經開始縮短了。
我國在一些最高精尖的技術上一直都比較落后,主要是國際上對我們的技術封鎖比較嚴格,如果不是數控技術的突破,我國很難誕生殲20,因為航發的葉片,我們都很難自己制造。目前在航母或者是潛艇上,確實還有一些設備是德國日本制造的,但是這些都是無足輕重的部件,因為真正的核心設備人家也不給咱們制造,是需要咱們自己研發的。
我國之所以在數控技術上落后,和曾經不怎么總是高精尖技術有很大關系,原來發展中制造業都是小規模,用不到也養不起高級數控技術人員,人員缺失技術不成熟,導致數控行業一直發展的緩慢,這些年國家發展提出了很多新的項目新的階段,高級數控技術是必須要攻克的難題。?02.殲20核心部件都是出自我國自主研發因為國際上對我們的技術封鎖比較嚴重,我國在高精尖領域尤其是航空航天上始終得不到技術的借鑒,因此我國重要科技都是自己研發攻破的。
好在國家大,人才多,總是會有團隊在最重要的時刻進行技術攻關。飛機最重要的技術就是發動機,殲20航發風扇的葉片,想要獲得巨大的推力就需要我們自己攻克,因為風扇葉片的精度制造,人家根本不會告訴我們,也不會給我們代加工。沒辦法,咱們想要制造就只能自己研發,經過多年的努力摸索,目前我國發動機葉片的精度已經可以做到0.005毫米了,雖然還是和最高端的有一些差距,但是這個精度已經足夠用于制造殲20了。
曾經我國的飛機發動機葉片都是焊接的,精度就別提了,可靠性都要差很多,現在經過摸索專研,已經可以在航天領域上同俄美競爭了,未來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會取得更好的成就。另外,殲20飛機表面一顆鉚釘都沒有,因為殲20是整體鈦鋁合金沖壓的,不僅精度更高,壓力的作用下密度也更大,可以承受更強的速度以及更復雜的操作。
這項技術叫做模鍛液壓技術,我國目前擁有世界最大的模鍛液壓機,為8萬噸,俄羅斯是7.5萬噸,美國是4.5萬噸。正是因為有了這項技術的成功,我國才能在殲20以及航母等領域上取得突破。越高級的飛機,材料越需要堅固,模鍛液壓機就是增加材料的密度,這種加工過的材料被廣泛應用在殲20的噴管和葉片上,帶來的效果當然也非常強,殲20的推力非常大。
?03.我國越來越重視數控機床人才的培養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社會的發展,我國對于高精度數控技術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我上大學的時候是十幾年前了,那個時候對于人才的需求才剛開始,但是最近幾年,尤其是航天和航空領域的發展,讓我們對于高精度數控技術需求越來越強。但是不可否認,機器有沒有是一方面,有了機器沒有使用的人才,更是一方面。
老師說,真正能夠使用最先進機床的人,也不多,一個八級的鉗工就很難得了,而使用高級數控的機器,起碼需要幾個八級鉗工配合,還要有一個工程師。另外,我國的機床系統也不行,因為行業不是很大,沒有專門為了機床研發系統的企業,對比日本和德國的系統要差很多,加上高分子材料學也是最近才興起的,材料上的差距一時間也很難追上。
就拿刀具來說,超過6000轉就不行了,這也是差距之一。但是不可否認,我國最近這些年追趕的很兇,在數控機床上也非常努力,尤其是潘旭華研發的高精度機床,在國際比賽中擊敗了德國英國和日本的機床,另整個行業都刮目相看。目前我國數控機床在世界的排名是前十,雖然不是一流但是也不錯,隨著行業的蓬勃發展,以后投入研發的人力物力增加,產品的質量也會跟著增加的,總之未來我國一定會有自主高端的高精度機床,用來打破國際的封鎖!喜歡的話,幫忙點一下關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