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估值已經上萬億,為何不上市?
要是上市了,何必還費錢研發呢?上市的目的有兩個,融資套現。華為現金流不缺乏,而華為最大的股東是華為工會的分紅也夠多的,而且股權僅在華為員工內部流轉,何苦放到市場上給不懂技術的來摻合。一沒必要,二沒意義,三何必請外行來摻和內行。資本市場上,再大的公司一旦上市了,就會人心浮動,炒股套現都賺夠一輩子的錢了,還研發啥呀!在巨額的金錢面前,沒幾個人能堅持初心。
華為如果上市,會誕生多少億萬富翁?
華為上市,會誕生多少億萬富豪?這真的是個好問題,因為大家都知道華為目前股權極為分散,即使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只是握有華為1.14%的股權,因此,估計華為上市將會產生不少億萬富豪。下面來分析一下。華為如果上市估值多少?如果華為上市,那華為的市值也將是很高的,因為從目前來看,華為畢竟是世界上5G領先企業,而且華為手機2019年將沖擊世界銷售量第一名。
因此,華為上市后市值將會是多少呢。下面來通過與蘋果公司和中興通訊兩家上市公司的對比,來對華為上市市值來進行一個較為合理的估計。1、按照蘋果公司的市值測算蘋果公司是在美國上市的國際大企業,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企業,2018年度世界500強排名低11位。蘋果公司4月18日的市值達到了9673.97億美元。更具蘋果公司年報披露,2018年蘋果公司銷售收入達到2655.95億美元,銷售額增長16%,凈利潤達595.31億美元,較上財年增長23%。
而根據2018年華為年報披露,華為銷售收入是7212億人民幣,按照美元匯率6.7來計算,折合美元為1076.4億美元左右,而凈利潤是593億元,折合美元是88.5億美元。華為銷售收入大概是是蘋果公司銷售收入的40.52%,利潤是蘋果公司的14.866%。按照蘋果的市值來估算,綜合評估華為收入和利潤與蘋果的收入和利潤的比例,可以估計華為如果上市的話,可能市值能夠達到蘋果公司的20%左右,這也應該是比較合理的情況,那么華為市值就是9673.97*20%=1934.79億美元,也就是1.296萬億人民幣。
2、根據中興通訊公司的估值來測算我國中興通訊公司是同時在A股和香港股市上市的公司,中興通訊公司總市值應該是兩地市值相加。4月18日,中興通訊公司A股市值是1529.91億元,港股是1121.54億港元,折合人民幣是958.47億人民幣,總市值是2488.38億元。中興通訊2018年營業收入實現855.1億元,同比下滑21.41%;歸母凈利潤-69.8億元。
2019年一季度預計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8-12億元,可以說同比大幅度扭虧為盈。而華為的營收是7212億元,利潤是593億元。從營業收入看,華為的營收是中興通訊營收的8.5倍。即使按照中興通訊2019年一季度盈利12億元計算,華為全年凈利潤更是比中興通訊高10倍左右。因此綜合來看,華為如果在A股或者港股上市,市值估計能夠達到中興通訊的5倍左右。
也就是5*2488.38=12441億元。如果按照中興通訊市值來估算,華為大概能夠達到12441億元的市值。華為總市值華為如果上市總市值是多少呢?綜合以上的分析,按照蘋果公司市值來測算華為集團上市的市值大概是1.296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是按照中興通訊市值來測算,華為估值大概是1.2441萬元。用這兩個數平均一下,就能夠得到華為估值大概是1.27萬億元。
華為公司的股東持股情況根據華為公司年報披露,華為是一家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參與人數為96768人。所有員工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其中,華為任正非持股為1.14%左右。華為能夠造就多少億萬富豪呢?如果華為總市值達到了1.27萬億元,那么華為所有股東96768人,簡單平均一下,華為所有參與持股計劃的員工股東平均身價將達到1312.4萬元。
華為集團股權感覺非常分散,即使是任正非也只持有華為集團股份1.14%。按照這個情況來估計,可能華為集團擁有股份96768人當中,估計1000人左右持股量會比大家多一點,那么如果華為上市可能會造就1000多個億萬富豪。大家怎么看?感謝?點贊和關注?。更多更好的原創投資理財知識每天更新!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如果華為現階段全資產上市,估值會有多少?
華為如果上市,是在國內A股還是去美國呢?因為選擇不同上市地點,估值也就不一樣。不過,按照當前情況來看,美帝恐怕不可能接受華為赴美上市。華為,作為世界500強的企業,在國內被廣大用戶所熟悉,或許只源于華為手機。其實,華為消費終端也僅為其一部分業務板塊,另外還有半導體和通信業務板塊。且華為擁有的專利技術也是國內很多企業望塵莫及的!但是,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曾明確表示,華為肯定不上市。
如果非要上市的話,會相當麻煩!眾所周知,股權太分散是不允許IPO的。這樣以來,就需要股東人數的調整、員工持股模式的調整以及股權結構等方面的調節等。假如華為要上市,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吧!2017年華為公司的營業收入為6000億元左右,利潤近500億元,是國內民營企業的第一。華為已經是全球通信設備行業的翹楚,更是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
每年投入數百億資金用于科研,并已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國內,一般都是把華為與中興通訊做比較,目前中興的市盈率為30倍左右,其股票市值在1300億元左右。那么,華為若按照30倍的市盈率核算,其市值或可達到15000億元。相信華為的鐵粉海軍表示不服,認為這個數字太低。應該給予更高的市盈率倍數,說到底作為一個硬件企業,也不可能再高。
不過,考慮到華為的未來潛力和高速成長性,以及資本市場在上市之后的熱捧,估計華為上市后可以經過一段時間達到20000億元以上的股票市值。最后,我們可以大膽預測一下,假如有一天華為能夠創造出一款技術革新的爆款產品,成為新領域的老大,其市值或可超越騰訊、阿里躍居中國第一股。要是加點民族品牌的價值,以及咱們的民族豪情,說不定華為未來可以達到萬億美元。
理性分析,假設此時華為上市市值能否超越三星嗎?
這個還真不好估計,我們日常接觸比較多的華為和榮耀的手機,但是手機業務在華為的整體業務體系中只能算的上副業。華為的主要業務其實在通信設備制造上,并且一直處于世界頂尖的行列。比如最近的5G風波,華為頂著美國的政治壓力還是拿下了很多國家的5G大單。為什么這些國家寧可和美國翻臉也要選擇華為,原因還是因為華為技術過硬成本低,值得為了國家利益和美國翻臉。
現在有人說華為可能是全世界非上市公司中估值最高的巨頭,甚至多次融資的螞蟻金服都無法與其比肩。假如真想給華為做個估值的話,可能和蘋果對標的話估算比較精準一些。以2018年為例,蘋果營收、凈利潤分別為2656億美元和595億美元。最新市值8250億美元,與之對應的市盈率、市銷率分別為13.9倍和3.1倍。
華為在2018年營收大概在1085億美元,按照8%左右的利潤率,利潤大概在80億美元左右。參照蘋果的相關標準進行估算,那么華為的估值差不多再3100億~3200億之間。三星市值假如在3000億美元左右的話,華為上市后基本上和它旗鼓相當。從目前發展勢頭看,掌握5G技術的華為將會迎來飛速發展的時期,未來超過三星絕對不是問題,至于能不能超越蘋果,還是看看華為在5G時代能夠釋放出多大能量吧。
如果華為成功上市,市值超越蘋果,任正非能成為中國首富嗎?
華為不可能上市,現在不會,以后也不會,不是因為股份分散怕失控,因為就算股權分散也可以去美國上市雙股并行,不是因為任何客觀因素,全部是任正非的個人意志決定的,對于任正非是否是中國首富,只能說任正非不缺錢,也不在乎錢,整個華為都是任正非的~不上市也不妨礙華為成為世界500強,并且是絕對的中國制造,沒有任何國外資本流入,華為掙得每一分錢都是華為自己員工的~很多人問華為是不是發展太快了,2011年世界500強352位,2017年就已經躍居世界500強83位,短短的6年時間,營業額翻了幾番,媒體問任正非,為什么華為發展這么快,任正非說因為華為不是我一個人的,是所有員工的,任正非只有華為1.4%的股份,其余7萬員工擁有98.5%的股份,比任正非持股多的大有人在,但是在華為,任正非絕對說一不二,并且任正非有資格剝奪任何人的股份,華為應該是全世界股票最分散的企業,但是最分散的企業卻擁有最強的凝聚力~任正非說自己5-10年是不會考慮上市的,他見過太多的資本斗爭,華為目前也沒有必要通過上市融資,讓自己更透明,上市以后所背負的壓力也不同,有學者表示,華為通過內部股權出售,激發員工的最大潛力,很多員工自愿加班,從沒有任何企業這么有狼性,明明是成功的典范,卻不做任何演講,明明身家百億,卻上下班公交出行,最早的時間上班,最晚的時候下班,這就是任正非,他不在乎錢,只不過懶得玩資本游戲~不要忘了點贊關注哦~么么噠^3^。
全球5G行業的龍頭公司,華為的估值為何只有1.2萬億元?
這前對這個問題作過詳細的分析,這里再簡要的說一下。華為是5G行業的龍頭公司,如果看5G龍頭的話,除了華為,全球還有中興通訊、愛立信、諾基亞公司,中興通訊市值只有1400億人民幣,愛立信市值297億美元,諾基亞市值200億美元,華為顯然與這些公司,從估值上不是一個等級的。華為2018年凈利潤是593億元,如果以中興估值為標準來看,26.4倍市盈率,華為估值應該是1.56萬億。
不過華為現在業務構成里,消費者業務占比45.1%,可以算得上是半個手機公司。如果按照港交所上市的小米公司估值13.84倍來看的話,估值應該是8200億人民幣。但是肯定有人要說,小米公司與華為沒法比,小米沒有自己的芯片,華為有自己的芯片。那么較合理的對標公司應該是蘋果,蘋果公司市盈率是20.21倍,那么華為的估值大概就是1.2萬億人民幣。
當然,有人說華為是制造業公司,做硬件的,應該對標三星。三星電子市盈率為10倍,如果按照三星電子的估值水平的話,華為估值應該在6000億左右。不過對于這個觀點我并不認同,估值除了看業績,還需要看未來潛力。華為雖然是硬件公司,但是近幾年在華為云、物聯網以及計算技術上進行了深度戰略布局,再加上華為在5G技術上的專利領先優勢,大產業周期來說,具有其他同類公司所沒有的紅利機會,所以華為1.2萬億的估值是低估的,應有估值溢價,給予30倍PE的估值水平,合理估值在1.8萬億左右。
華為估值過萬億,有望超越蘋果全球第一,任正非為何堅持不上市?
第一,華為不符合上市規則。上市公司要求股東人數不得超過200人,但華為是員工持股制,有十萬員工都是華為的股東。第二,上市是為了募集經費,但華為并不缺錢。另外呢,華為通過內部股權認購的方式,也可以解決資金暫時短缺的問題。因為華為人都知道,以華為的實力,出錢搞科研,再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然后把產品賣出去,自己肯定不會虧。
所以,如果華為內部有股權認購,大家都涌躍購買。第三,任總認為,股市追求的是短期效益,而搞科研是個長期的過程,有時候研發一個新產品、一項新技術,都需要耗時數年甚至數十年,投入資金無數,見效慢,風險大。如果上市,大家就把心思全放在追求短期效益上,無法專心搞科研,搞創新。第四,上市容易被外國資本控制。像韓國的三星、LG、現代、大宇等,有幾乎一半都被美國資本控制。